萌瞳思念

沉睡森林遇上挪威森林

Adore:

(又准备读下日本的文学了,先贴上之前的一则笔记,预热下)

即便电影《挪威的森林》只拍得原著的70%,我已经喜欢。

所以再来读小说,就像明知有一道蜿蜒的旅程,我也愿意跋山涉水,追它而去。

 

挪威的森林,87年诞生的名作。我一直没有去读。

后来村上春树大范围流行,好的坏的,跟我无甚瓜葛,好比旋风过后,一堵孤零零的小屋仍然“坚强”地存在着。

不读的原因,是觉得时机未到。或是等待一个更自然的缘分,让我甘心投入这场阅读的洪流。

 

现在即将读完,我的评价是:不愧是名著。

第一个好处在于写景。

有人说,现代人读书,开头几句必须能抓住读者;从前苏联著作中慢吞吞地几十页不入正题,现在是不可能的了。

我却有不同看法。倘若一个人他真的喜欢读书,几十页的“寂寞”绝对耐得住。常常我看一部电影,哪怕对一只蜻蜓一朵花特写慢慢推进,不言不语,我都可以看得津津有味。

也许正因为接触太多快餐商业文化,我对那种能沉下心好好描摹自然生态的文字,特别推崇。

阅读是一种慢生活,写作何尝不是?

 

一直觉得,写景是在写心。

“绵延数日的霏霏细雨,将夏日的尘埃冲洗无余。片片山坡叠青泻翠,抽穗的芒草在十月金风的吹拂下摇曳起伏,逶迤的薄云紧贴着仿佛冻僵的湛蓝的天壁。”

只有你慢慢写,读者才能慢慢读,读到心里面去。

就好像一幅精致的画卷在面前慢慢铺展,稍后人物、故事才要粉墨登场。

他的文笔宛若流云,细致浪漫,是写长篇的材料,我并没有等错。

 

第二个好处是女主人公。

直子是个活在精神领域的人,不属于烟火红尘。她的容貌那么美,身姿那么美,情感那么纯洁,像人人心目中的仙女。

精神生活太丰富的话,要么自有一套入世出世的灵活法则,要么就容易陷入精神危机难以自拔。

她常常急速在山野行走,身边的一切况物如同虚设,连渡边也跟不存在一样,

与其说她乐于向渡边吐露心事,莫如说是渡边的包容接纳了她,在她身边,能够像一个永恒的听众一样,

她太需要一个听众。

可叹的是,任何听众都不能真正解救她。

 

绿子,她太鲜活了,从未想过会有如此生动的形象。

她不是仙女,而是渡边现实生活中的春日阳光,充满了蓬勃的生机与乐趣。

我总在想,她这样的性格是如何养成的?

身居乱世,家境也不圆满富足,就像一个奇迹一样,不得不感叹她的生命力。

年轻的她,还有股明媚的小风情,在爱情世界里来去自如,面对爱的人,始终不渝,

即便对方毫无反应,也热情不减,——这是一个内心多么强大的女生!

 

渡边本是木讷的,像是文艺青年里有口难言的那一类。

然而在绿子面前,骤然从有口难言,变得“能说会道”。

“春天的原野里,你一个人正走着,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,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,眼睛圆鼓鼓的,它这么对你说道: "你好,小姐,和我一块儿打滚玩好么?" 接着,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,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,整整玩了一大天。你说棒不棒?”

深夜读到此处,不由惊呼。

你去看下我《樱花三部曲》的《樱花雨》,一模一样的意象:

春天,小熊,天鹅绒般的绿草,滚下山坡……

这一段令我对村上春树好感倍增,即便隔着24年也一定要握下手!

 

有人纠结于她的口无遮拦,连渡边也拿她没办法,常常会在心里替她脸红的吧。

在我看来,此举恰恰反映了绿子的纯洁通透。这些举动并不会影响她在渡边心目中的形象,相反,会有一些难以言状的默契和暧昧,在他们之间流动。这默契,令她无以伦比。

她知道他会包容,所以才会一直那么大胆,那么自由地在他面前表现她的内心:她的内心那么渴望和他在一起,她才仅仅表现出一点点而已呢。

之所以常常在渡边面前说刺激的话语,只为引导渡边,引导渡边爱她,像她爱渡边一样,爱上她。

 

玲子,依然是个可爱的角色。

首先在于这是个与音乐密切相关的人,吉他,钢琴,能够使她的生命欢唱。

她那么坦率,直子、渡边可以轻易成为她的朋友,并且终生信赖。

她又那么诚实对待自己的内心,对丈夫,朋友都开诚布公,从无掩饰什么。

我总觉得她是不必疗养的,对直子的陪伴远多过治疗,相信这样一个身怀故事的人,完全可以胜任平凡的生活,

在经历了生死与内心的冲突后,依然怀有良善的本性,这本性能令她的生命继续放歌。


第三:渡边。

渡边并不是我喜欢的,但是我真羡慕他。

羡慕他有一个如此丰富的异性世界。

 

他无疑是爱直子的。只是这种爱,似乎更倾向于崇拜与迷恋。

直子就像一个精致的象牙雕,渡边自视平凡,却能与他心目中的女神如此贴近,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幸福。

渡边太淡定了些,呵呵,我总是想笑他。

他与直子开始的连接点在于木月,木月生,他们三人终日相伴,木月死,只剩他们两个相依为命。

这种相依,竟然可以不凭借语言之力。

在森林,山野,小径,哪怕只是单纯散步,都有一股坚定的力量,

渡边深深迷恋着直子,直子深深信任着渡边。

这种深沉的关系,在直子死后,鲜明地表现出来。

 

你知不知道一种感觉?

你与一个人朝朝暮暮,以为是可以一直相依下去的。

忽然有一天,没有任何征兆地失去了,——是那种真正的离别,即使有天再重逢,也不可能像从前一样无间了。

这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在,天还是那么蓝,风还是那么清,甚至大街上小商小贩都还如往常一样叫卖着,

你却清楚地感到一种缺憾,那是心灵深处无法弥补的缺憾,今生今生再没有机会偿还了。

 

渡边在旅行中放逐着自己,——其实那并不是旅行,因为去哪里都无所谓。

在路上,可以放肆地大哭,放肆地大睡,也可以不吃不睡,

那时,他并不是一个“人”了,仿佛直子将他的灵魂一并带走了,然后他们又可以见到木月,三个人开开心心的,——何尝不幸福?比这现世。

 

绿子的出现,有种必然。

一个人的人生中,必然会出现热烈的缘分,让他体验何谓真爱。

看到此处,我才回过头来想,到底渡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?

他长相如何?我全无印象,应该是个眉目清秀的人吧,这种清秀源于内心的干净。

他最大的优点在于宽广的包容性。这世界纷杂繁复,人性的不可捉摸,或迷失得令人无所适从,或热烈得令人措手不及,他都能“逆来顺受”。

任何人,碰到他,似乎总能找到心灵寄存的空间,寻到一种宝贵的安全感。

 

全书中令我落泪的章节不是直子的死。

而是他与玲子的通信。

我写过信,但从未与通信方达到如此的高度。

那是一种敬畏者的态度,将内心赤裸裸地呈现,是面对上帝时才会有的虔诚。

更好的是玲子的回信,这封信令玲子的形象顿时光芒四射,简直成为心目中最理想的人。

注意,是人,而不是神。

我也安慰过别人,其实每个处于迷茫的朋友,并非对前景都毫无感觉。

他们只是不敢表露真正的内心,——每个人的路不都是守着心的指引么?

玲子说,听之任之或许不失为自然之举。

是这样的,在任何情况下,只要接受缘分的安排就好,那永远是最简便,也是不会出错的路径。

 

“我们是生息在不健全世界上的人,不可能用尺子测量长度或用分度测量角度,如同银行存款那样毫厘不爽地生活,对吧?

大千世界里,风和日丽荡舟于美丽的湖面,我们既会觉得蓝天迷人,又深感湖水多娇——这并不是什么罪过。世事的长河也还是要流往其应流的方向,再竭尽人力,也还是会无由幸免。”

读一封恍然开悟的信已是幸事,倘若再辅以卓然不凡的文笔,那简直是种享受。

这也是全书我最喜欢的一段。

 

第四,其他有必要说明的case。

《挪威的森林》是影响了一代人的作品,无数青年在其中采撷到的是个人的寂寞无力,世界的冰冷危机,甚至再带着这种灰色的迷惘生活。

建立一个明亮的人生观,就显得尤为重要。毕竟还有大部分人,他们可以解决与生活(物)的关系,也能解决与内心的关系,怀着正确乐观的态度,才能把我们的人生向健全的方向延伸。

生活在继续,明天也不是末日。回首你的人生时,能尽情尽兴,花般灿烂,难道不是最好的选择吗?

 

也有人会拘泥于其中的Sex描写,觉得不好。

Sex并不是不洁与罪恶的,这是生物最自然的本能,并不能成为我们选择读或者不读的助力原因。

过多地关注,或者过多地回避,都称不上“自然之举”。顺其自然就好了。

写了这么多,无非说明,《挪威的森林》不愧是一部名著,我更感激的是,缘分安排我此时读,没有早一点,也没有晚一点:)

 

最近写了好多与日本相关的题材,甚至我写这篇日志的时候,都是伴着手嶌葵的歌声。

稍微缓一缓吧,还有两本京都风物小说,那就明年再续吧:)

评论

热度(57)